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析邯郸成为长红城市的“流量密码”内蒙古游客邯郸道上遇见温暖

更新时间:2025-04-25 10:45:00

编辑同志:

我叫周涛,59岁,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在到邯郸前已经去过三个城市。与去过的城市相比,我切实感到邯郸的历史厚重和城市的温暖更好,决定留在邯郸。

春末的晚风卷着槐花香掠过站台,我攥紧行李箱把手,望着“邯郸”二字在暮色中亮起。来投奔亲戚前,我已在三个城市辗转漂泊,本以为这次不过是人生驿站中的又一次短暂停靠,却未曾想,邯郸道和友谊警务站,竟让我生出了落地生根的勇气。

初识邯郸道是在抵达次日。亲戚说带我去邯郸道看看,在路上我看到墙上、井盖上有很多成语元素,浓厚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真不愧是成语之都,到了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亲戚说这是咱邯郸的“活历史”。回车巷,慈禧行宫,名人故居让我深深感受到邯郸这座城市的厚重,行至街口,过街天桥是街区的一大亮点,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魅力,过桥后,仿古屋檐与玻璃幕墙在晨光中相拥,将历史与现代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这座城市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谢绝了亲戚的陪同,独自骑着电动车边走边欣赏着这座美丽的城市,真正让我心头震颤的,是人民路友谊警务站的那次偶遇。那日狂风大作,沙尘迷得人睁不开眼,我缩着脖子往前赶,却见三名辅警逆风张开双臂,像钉在风暴里的铁锚,领头的小伙子警服灌满了风,却尽心尽力疏导着交通,并冲着行人喊:“可以到警务站避避风,大家一定注意安全!”由于风太大,我把电动车放到旁边,随即走进警务站。在警务站的便民角,我发现了城市治理的巧思:急救箱下层放着速效救心丸和一些应急药物,并且还备有一些便民设备,显然考虑过老年游客需求。

昨日出去购物,途经人民路与中华大街口时,正遇着警务站民警护送坐轮椅的老人过街,藏蓝色制服和丛台广场上赵武灵王雕像交相辉映,战国时的胡服骑射与今日的智能警务在风中交叠,我忽然读懂了这个城市:她把最厚重的历史都化作了待人的温存,让每条街巷都生长着触手可及的暖意。

此刻我站在亲戚家的阳台上,望着邯郸道上绵延的灯火。远处警务站的警徽在夜色中流转,宛如永不熄灭的归航灯塔。我知道,这座用警民同心焐热异乡人的城市,早已为每个漂泊者备好了生根的土壤——而我的行囊,终于可以安心落地。

一名到邯郸旅游的外乡人:周涛

2025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