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延平
西宁,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有“海藏咽喉”之称,是“高原绿谷”“丝路明珠”,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当春风唤醒高原,满城丁香便在西宁的街巷间氤氲成紫色的云霞,“满城丁香,漫游西宁”,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邀约;当炎夏席卷大地,热浪翻涌,“中国夏都”西宁捧出沁人心脾的清凉;而雪豹,更是西宁“雪豹之都”最生动的图腾,是生物多样性丰饶的写照。
丹噶尔古城、文庙、城隍庙等承载着河湟文化的记忆,豹街、下南关街已然成为文旅商融合的新地标,社火展演、青超联赛、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引流聚势……古城谱新篇,西宁的城市活力持续迸发,“中国夏都”“雪豹之都”“丁香之城”等城市名片愈发闪亮。
西宁——这座正在崛起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正以蓬勃的生机,书写着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壮丽诗篇。
雪豹,一位特殊的“西宁市民”
雪豹,雪山之巅的王者,已悄然成为特殊的“西宁市民”。“雪豹在各自的领域捕食、散步、嬉戏,有时还会调皮地给镜头深情一吻。”近日,西宁市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红外相机回收工作中发现,雪豹频频出现在镜头中。
雪豹频繁出现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明保护区物种丰富、食物链完整,拥有适宜雪豹生存的高海拔生态环境,也充分说明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自2020年开始,西宁市相继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发现野生雪豹的身影。
5月27日是雪豹姐妹花“水墨油画”的6岁生日;6月10日是人工繁育雪豹“傲雪”的9岁生日;6月13日是“凌小蛰”获救100天的日子……这些特殊的日子,不仅见证了雪豹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成长,更牵动着每一位关注雪豹者的心。
“要哭了,我是看着‘凌小蛰’一点一点好起来的。”“感谢‘西野’,感谢所有的救助人员。”“刚刚去动物园看过它,很健康,很活泼。”……西宁野生动物园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留言与祝福。这些充满温情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大家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西宁野生动物园通过科学救助、精心照料以及公众教育,为雪豹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园,同时也搭建起一座连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如今,在西宁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城市标识,都能找到雪豹的踪迹,它已然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西宁之所以有“雪豹之都”的美誉,是因为这座城市守护高原生灵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行动。科研保护繁育引领,标识体系建设引路,城市文化内涵延伸,文旅融合发展引航,新闻舆论宣传引导……西宁持续打造“雪豹之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科研保护、文化传播、旅游体验和科普教育的意义,凝聚起一种城市精神。
烟火,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当夜幕降临,西宁市的另一种生命力在璀璨灯火中炽热绽放。
“谁知道莫家街承载了多少年的历史?对啦,是六百年!”7月4日,随着西宁市城中区莫家街夜经济启幕仪式上主持人的互动问答,这条老街成为夏夜里最耀眼的星。
走在莫家街,空气里弥漫着烤肉滋滋作响的浓香、甜醅子独特的酸甜气息,撩拨着每一个路人的味蕾,百余个美食摊位整齐排列,摊主们颠勺、装盘……动作行云流水,食客或欢声笑语、或手拿美食穿梭其间,莫家街夜市,此刻迎来一日中最鼎沸的时刻。
在西宁,风格迥异的夜经济正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高原城市的民生温度。7月4日,城北区豹街街头霓虹闪耀,雪豹IP“尕豹儿”在巡游队伍中与游客互动……歌曲《春天里》《奔跑》、特技表演《变脸》《气球魔术》、舞蹈《激情燃烧》《阿帕奇》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观众随着音乐节奏挥舞双手,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特别是《变脸》节目中那瞬息万变的脸谱,引得众人连连称奇。而《气球魔术》则以新颖独特的形式,让大家看得入迷,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奇妙时刻。
作为西宁市最具民族特色的商贸街区城东区下南关街,这条不足千米的街巷汇聚了上百种西北特色美食,每一种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这里已经成为集美食、购物、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地标。
走进下南关街,市民游客如织,街道铺设防滑地砖,新增233个停车泊位,东西入口的河湟风格牌楼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最显眼的是融入了青海方言的文化墙——“大寺道道”“鱼儿道道”等充满市井气息的巷名被重新标识,搭配回族砖雕、撒拉族刺绣等非遗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带。
街区还设立非遗技艺展示区,将“文化+商业”深度融合,游客可现场体验回族馓子制作、撒拉族刺绣,街区引入“暖冬幸福便民服务驿站”,提供热水、图书、母婴室等贴心服务,设立“摊摊联防”机制成为城东区街道治理典范,商户自发组成巡逻队,配合城管、公安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游客遇到消费纠纷可直接在此一站式解决。
从生态资源市民与游客共享的旅游集散中心,到产品供给丰富多样的文旅消费中心;从资源发展互嵌融合的生态旅游产业中心,到多元文化传承弘扬的文化中心……西宁市不断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探索创新,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加强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城市品牌内涵,让更多“流量”变“增量”,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走近西宁、认识西宁、了解西宁、爱上西宁。
赛事,解锁独有的高原浪漫
2025年西宁半程马拉松虽已完赛,但完赛奖牌的热度不减,频频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奖牌正面将西宁“三河汇流、群山环抱”的壮美地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融入了青海非遗堆绣图案以及彩陶纹饰,这是对西宁作为“河湟文化发源地”的深情致敬。背面雪豹剪影彰显着“雪豹之都”的野性之美,流沙工艺打造的丁香花则展现了“丁香之城”的浪漫特质,城市剪影将西宁地标建筑一一呈现,展现了古今交融的城市韵味。
6月29日,以“相约清凉西宁,试与雪豹赛跑”为主题的2025西宁半程马拉松在青海体育中心鸣枪起跑。尽管比赛当日气温骤降至11℃,细雨裹挟着高原寒意,却丝毫未影响选手的拼搏热情与市民的观赛激情,1.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冒雨开跑,用脚步丈量“中国夏都”的街巷。
赛事赛道以西宁主城区为核心,串联起青海省科技馆、南凉虎台遗址公园、青海省博物馆、人民公园等标志性节点,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通过西宁半程马拉松解锁西宁城市的独特魅力。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第十六届老爷山花儿会、城西区“雪豹杯”校园足球联赛……西宁市全力推动体育赛事及各项活动的蓬勃发展,成功培育地方、县区品牌赛事。各类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成为西宁发展体育与旅游、美食、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在这个马莲花盛开的季节,“相约四季·浪山浪水浪大通——‘漫花儿·浪大通’2025中国·大通第十六届老爷山花儿会系列活动”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逊布村启幕。
西北五省区优秀花儿歌手及本地优秀歌手,带来原汁原味的花儿歌舞表演,通过多元的演唱与艺术呈现,生动展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曲曲花儿和歌舞赞美家乡,讴歌新时代,歌颂幸福生活,将活动一次次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不断。
主会场创新设置花儿诗歌会、花儿写生等版块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老爷山花儿会的传承与变迁,引导群众在民族共同体视域中欣赏老爷山花儿会的独特之美。非遗展示区、美食展示区、农特产品展示区和康养展示区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欣赏和品尝,现场俨然是一幅“农体文旅商养”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
当2025年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一赛段西宁绕圈赛的风,拂过西宁的大街小巷,它将带你感受西宁厚重的文化内涵、烟火街巷里的幸福画卷、洋溢在城乡各处的蓬勃生机,解锁独属于你的高原浪漫。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