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源媒汇 陈不白
投行业集体过冬,即使贵为“投行一哥”,中信证券也是一身泥泞。
近日,中信证券发布了2024年财报。全年各项业务表现都不错,其中证券投资业务创收24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在四成左右,同比涨幅超过23%;经纪业务、资管业务同比涨幅均超过5%;只有投行业务业绩大幅下滑。
2024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实现营收43.5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05%。作为投行业务“大头”,在证券承销方面,受IPO和再融资行业性收缩影响,2024年中信证券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虽然仍居行业第一,但全年证券承销业务的收入只有40.33亿元,同比减少35.43%。
相比2023年24.87%的降幅,2024年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再次雪上加霜。
2024年IPO发行规模暴降81%
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大幅下行,中信证券也未能幸免。
据Wind数据,2024年内地股票市场,包括IPO、增发、可转债等全口径募资共计265起,股权承销金额合计2692.5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4%。
在行业整体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虽仍居行业首位,但业务规模缩水明显。2023年、2024年中信证券的股权承销规模分别为2774.54亿元、835.62亿元,同比下滑69.88%。
在IPO承销方面,2024年中信证券IPO发行规模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
据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A股一共有100家企业首发上市,参与100家企业首发上市的一共有28家券商,其中中信证券拿下11家承销(9家主承销商、2家联合主承销商),承销家数与中信建投证券并列行业第一。
在费用方面,上述30家券商一共挣得45.02亿元IPO承销保荐费用。其中,排在前三的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分别分得6.53亿元、5.12亿元、4.02亿元。

2024年单笔募资额度较大的项目并不多,永兴股份原来预计募资额度最高达到45.99元,是2024年募资最大项目,但是二级市场热度并不高,实际募资金额只有24.3亿元。
2024年12月底国货航上市,实际募得34.9亿元资金,算是全年单笔实际募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
虽然中信证券拿下了2024年最大的IPO募资项目永兴股份(与国泰君安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和国货航,但是进账的首发承销保荐承销费用并不高,分别为8466万元(包括国泰君安部分)、2872万元。
并且,2024年中信证券仅拿下1单IPO新受理项目。相比之下,国投证券、国泰君安都是8家。虽然中信证券在2024年新受理的西安奕斯伟科创板IPO是个大项目,拟募资金额达49亿元,但是在数量方面却有点磕碜。并且该项目实际募资金额也有可能打折扣,连带影响中信证券在该项目中的收益。
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2024年中信证券也相当“惨烈”。
2023年、2024年中信证券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分别为1180.70亿元、198.98亿元,2024年较上一年同比下滑83.15%。虽然5单重大资产重组居行业首位,也不乏格力地产重大资产置换、昊华科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一些明星项目,但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下滑之下,再谈其他指标意义并不大。
仅有的可堪说道的,只有债券承销了。
2024年中信证券在债权承销方面发挥还是相当稳定的,一共承销境内债券5088只,承销规模2.09万亿元,同比增长9.49%,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其中,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承销规模均在行业排名第一。
此外,作为中资券商出海中的“两超券商”之一,在海外市场,中信证券国际潜力正在凸显。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164.26亿元,净利润3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0%、115.55%,与华泰国际一道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其中,在香港市场,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完后IPO项目22单、再融资项目9单,按项目发行总规模在所有账簿管理人中平均分配的口径计算,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承销规模27.17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二。
保荐4家企业过会均经历两轮问询
在企业过会方面,据投顾平台大象投顾统计,2024年A股一共有55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有53家通过、1家被否、1家暂缓。24家券商服务了上述53家过会企业,其中中信证券服务4家企业过会,包括赛分科技、晶亦精微、思看科技、江南新材。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服务的上述4家企业,虽然都已经成功上会,但是过会历程却相当坎坷。
2021年12月25日,中信证券与苏州赛分科技签订辅导协议。2022年4月,中信证券向江苏证监局报送关于赛分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2022年底赛分科技的相关上市申请获受理。
资料显示,赛分科技主要从事用于药物分析检测和分离纯化的液相测谱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全球销售,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色谱柱、色谱填料,是制药企业从药物早期研发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关键核心耗材。

截图来源于赛分科技官网
从2023年到2024年,上交所先后对赛分科技进行了两轮问询。在两轮问询回复中,赛分科技出现隐瞒关联交易、前五大经销商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等问题。不过,赛分科技还是在2024年1月成功过会。
在中信证券辅导北京晶亦精微科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晶亦精微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中电科四十五所,主营业务为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及配件,是国内唯一实现8英寸CMP设备境外批量销售的设备供应商。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2023年2月23日,晶亦精微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当年6月底晶亦精微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2024年2月5日,晶亦精微在科创板成功过会。虽然晶亦精微的过会速度相当快,但是也是历经险阻。
在晶亦精微上会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上交所的两轮问询,主要是针对晶亦精微的技术、人员、财务系统、信息系统独立性问题。
其中,多位晶亦精微非独立董事都在中电科集团下属公司兼职,晶亦精微总经理李婷也曾在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兼任中电科四十五所副所长。此外,上交所还了解到,中电科曾无偿授权晶亦精微使用其浪潮财务系统、泛微系统、SMR系统、合同系统等部分信息系统。因此上交所要求晶亦精微重点说明中国电科集团及其关联方是否可以查看、修改、管理相关业务数据,是否存在系统共管的情形。
此外,“3D扫描第一股”思看科技和铜基新材料制造商江南新材的IPO旅程也相当不容易。两家企业均是在2023年上半年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之后思看科技在2024年8月、江南新材在2024年11月正式过会。
不过,上述两家企业在IPO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也都经历了上交所的两轮问询。其中,思看科技涉及的问题包括毛利率超过同业平均水平20%、逾四成募资用于修建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等;江南新材则被问询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等情形。
多项投行业务违规被罚
业绩不好,业务违规也相当频繁。2024年中信证券的业务违规主要发生在投行领域,涉及IPO、可转债、非公开发行股票、重大资产重组等。
2024年,中信证券在辅导保荐3个IPO项目时被处罚。
由于在保荐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对发行人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未有效执行、财务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的核查工作不到位,2024年5月7日,证监会对中信证券及两位保荐代表秦国安、李天智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
仅过了一天,广东证监局又对中信证券及凌鹏、浦瑞航两位保荐代表出具警示函。广东证监局指出,中信证券作为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持续督导机构,在持续督导履职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对相关业务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联关系核查不充分、对相关业务真实性核查不充分等。
三个月之后,2024年8月,贵州证监局也对中信证券及保荐代表陈健健、赵倩出具警示函。贵州证监局指出,中信证券保荐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在北交所上市且选取的上市标准含净利润标准,但是在安达科技2024年4月29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中,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6.34亿元,上市当年即亏损。
在可转债方面,证监会查出,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项目,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因此于2024年1月对中信证券出具警示函。
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方面,证监会也查出,中信证券客户王泽龙和洪浩炜通过衍生品交易安排,实质参与上市公司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并以市价融券卖出,提前锁定与非公开发行股票折扣价之间的价差收益,变相规避限售期规定;中信中证资本为王泽龙、洪浩炜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行为制定套利方案、搭建交易架构、提供杠杆资金支持;在知悉客户融券目的是定增套利的情况下,中信证券配合其提供融券服务。
此外,在2024年11月,中信证券还因为一桩与子公司有关的并购重组陈年旧案被处罚。具体为,子公司中信证券华南在被中信证券收购前,履行深圳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持续督导义务存在不足以及其他两项问题,被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供合规检查报告。
业绩大幅下滑,保荐质量堪忧,中信证券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投资银行”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