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融活水润沃土 “枫桥经验”绘新篇 同安政银企齐聚科学城共话发展

更新时间:2025-04-07 10:14:00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7日讯 (记者 江小聪 吴鹏波 通讯员 韩超 苏进程/文 夏海滨/图)春潮涌动处,金融活水来。近日,在同安的厦门科学城环东云谷,一场以“金融赋能·产融共赢”为主题的政银企座谈会在此举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

活动现场,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厦门市地方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与同安区财政局签署战略协议,“金融纠纷调解同安区枫桥驿站”作为全市首个区级驿站同步揭牌。这场活动不仅为辖区企业搭建了融资对接的“快车道”,更以“枫桥经验”为纽带,为金融纠纷化解注入新动能,标志着同安区在深化产融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的征程上再迈坚实一步。

政银企“围炉”破难题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当天,环东云谷的会议室内,处处涌动着求实奋进的热潮。8家“专精特新”与2家市“双百”企业代表争相发声,将企业的“成长烦恼”摊开在桌面上。面对企业呼声,金融机构亮出“解题密钥”。工、农、中、民生、农商等各银行推介了“专精特新贷”、“人才贷”、厂房贷等产品,通过海辰储能初创期无抵押物贷款为例,解读旗下贷款产品,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政府部门的“政策礼包”更显诚意满满。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拆解梯度奖补政策,从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奖励到技改补贴递进增强;区委组织部抛出购房租房补贴与子女就学政策等橄榄枝;区税务局重点解读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市委金融办和区财政局则端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3.0版硬菜——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政策工具组合,完善科技和产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直击融资堵点。

“建议企业把握金砖创新基地机遇,用足出口信用保险、内保外贷等工具,探索融资租赁与易货贸易新模式。”市委金融办一级调研员李铭的发言为参会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同安区副区长王旭辉则以寒食节介子推典故寄寓政企关系,强调要深化“同企云”数字化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系统梳理企业共性问题,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个科创细胞。

签约揭牌“筑基”未来

枫桥驿站护航发展

当思想碰撞的火花尚未消散,更具战略意义的合作正式落地。同安区财政局与两岸股交中心、厦门市地方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的两项战略签约,为辖区企业架起直通资本市场的“云梯”,筑起风险防控的“防火墙”。

作为厦门唯一区域性股权市场,两岸股交中心携“专精特新”专板强势赋能。该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专板已储备60家潜力企业,其中2家将通过绿色通道直连北交所。区域股权市场不仅提供规范运作辅导,更打通并购重组全链条服务,让中小企业上市之路从“蜀道难”变为“高速路”。

厦门市地方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的入驻,则为金融生态注入“稳定剂”。作为全国首家“府院协同”的金融纠纷化解平台,该中心汇集了市委金融办、厦门金融监管局和厦门中院等六家单位多元力量,以诉源治理协同平台、监管投诉处理疏导平台、调诉一体机制,着力打造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该中心副主任缪宏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受理各类金融纠纷案件8.5万件,成功调解标的额11.6亿元,98%的金融消费者调解满意度印证了“枫桥经验”的时代生命力。

伴随着“金融纠纷调解同安区枫桥驿站”的红绸揭开,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由市、区两级联动的调解平台,将为企业提供快速的金融矛盾调解服务,打造“诉讼治理协同平台、监管投诉处理疏导平台、调诉一体机制”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抓前端,治未病”建立健全专业高效、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实现金融纠纷的源头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金融活水遇见科创沃土,产城融合的种子已破土成林。回望过去一年,厦门科学城基金湾区加速蝶变:科学城两只母基金完成备案,宁德时代溥泉碳中和基金、旺旺中金产业基金、全市首只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先后设立,湾区入驻基金规模突破350亿元、基金数量超过50只,以“新能源+新消费”为代表的产业投资基金矩阵集聚形成,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金融赋能的乘数效应。随着两岸股交中心、金融调解驿站等资源的引入,同安区构建的“育苗-壮骨-防风”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这片被金融活水滋养的科创热土,正在书写着产城融合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海峡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