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如今褪下军装,化身文体“领头雁”、社区“守护者”、邻里“和事佬”。
变的是时间、身份,不变的是赤子之心。
从舞台走秀到跨境交流,从网格巡查到矛盾调解,这群退役军人以“香山卫士”之名,在基层社区的“第二战场”上续写着忠诚与担当。

一张社区文体新名片
“再来一遍!一、二、三,走!”傍晚,湾仔街道市民艺术中心里,音乐声与欢笑声交织。湾仔模特队众人正踏着节奏练习猫步,只见他们个个都身姿挺拔、意气风发,很难想象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达到60岁的队伍。
“当年在部队练队列,现在走模特步,都是‘练气质’!”领队的镇晓山打趣道。
这支由退役军人及军属组成的模特队,是湾仔社区“晚晴艺术团”的明星队伍。2022年,晚晴艺术团在湾仔回归广场给居民们做广场舞义务培训,镇晓山夫妇等几名退役军人也参与其中。

“他们都个子高,当时就互相开玩笑说,跳舞不协调,走模特步倒是没问题。”晚晴艺术团党支部书记郝利平回忆道,几名退役军人“一拍即合”,就相约组建起这只模特队,“带头的几个人先去老年大学里上课,再回来教给其他人,带动起一批居民参与。”短短两年,模特队发展到近40人。
“文体活动不仅是爱好,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郝利平一边说着,一边向众人展示起模特队各处参与活动、比赛的照片和奖牌,如数家珍。不仅辖区、还在港澳交流方面,拉进了两地居民心的距离。2024年国庆,模特队前往澳门参加“同饮珠江水 共结爱国心”珠澳交流活动,活力走秀“圈粉”无数。同年年末,模特队参加珠海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第五届体育模特大赛”,斩获团体二等奖。
从“被服务”到“服务者”
“以前总觉得社区办活动,居民积极性不高。现在有了带头人,撬动起群众这个最大的社区资源,大部分活动都实现了居民自主管理、自发参与。”湾仔街道湾仔社区党委书记刘静说,退役军人能有效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得益于社区与退役军人建立起的长期友好关系。
“想让退役军人这样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必须要让他们认可我们的工作。”刘静说,通过一对一的联系对接、加强沟通,时不时的上门关心关爱,让退役军人也感受到对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渐渐地,他们就愿意加入到社区治理的队伍中来。”
近两年,湾仔社区孵化出的“模特队”“气排球队”等数个社区社会组织,是退役军人成为社区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能人接单”重要助力的生动注脚。

以气排球队为例,几名退役军人带头从其他街道“取经”,学习优秀经验做法,吸纳20余名居民,把湾仔社区气排球队培育成为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赛事黑马。
另一边,在湾仔市民艺术中心,退役军人赵叔开设的免费美术班已开课16期,吸引社区20余名青少年参与。“孩子们来上我的美术课,不比在外头乱跑强多了吗?”授课的赵叔自豪地说。
激活基层自治“一池春水”
退役军人在基层的赛道并不止文体这一条。
矛盾化解、困难帮扶、文明创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退役军人的身影。“有他们在,居民心里更踏实。”湾仔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林秀凯说。
在鸿景花园老旧小区,退役军人赵红军凭借维修专长,义务为独居老人换灯泡、修水管,党群服务中心里为他挂满的锦旗诉说着居民的信赖。
在水岸华都一期,陈日友作为网格巡查员,每天雷打不动地巡查楼道,记录路面坑洼、水管渗漏等“小事”,可以说,把部队的“侦察本领”用在了社区治理中。
而在水岸华都二期,退役军人陈洪芳被亲切称为“陈叔”。作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陈叔在小区里忙前忙后,近两年还带领小区居民成功申报“香洲区文明楼栋”。

为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湾仔街道推选既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的居民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委员、网格员、楼栋长,开展“齐心协力,共创家园”公益集市、“凝心聚力,共建和谐小区”、小区环境微治理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湾仔街道还结合地域特色,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绿美湾仔,湾澳同行”养绿护绿活动,湾澳携手深化绿美生态建设,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
数据背后尽显担当。2024年,湾仔街道“香山卫士”累计开展文明交通指引、消防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超2000小时,参与“绿美湾仔”植树、老旧小区微改造等项目30余次。
“接下来,湾仔街道将继续在推动退役军人投身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展现湾仔‘兵’力量。”林秀凯说。
撰文:谢静怡
图片由湾仔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