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树发新枝!古城区深耕茨满梨产业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5-04-01 23:11:00

来源:【云新闻】

茨满梨因成长于茨满村而得名,学名三美梨,果香浓郁、黄红着色、果相端庄。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黄山社区茨满村的老梨树承载着岁月的悠久记忆,其中现存最老的一棵梨树,树龄约500年,它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是云南乃至国内罕见的古老梨树。

上世纪50年代起,茨满村便大规模种植梨树,因当地水土、气候适宜,茨满梨成为云南省梨类中的上品。而1969年茨满梨献给毛主席,更是体现了丽江人民心向党、纳西儿女忠于领袖的赤诚之心,这棵500年古梨树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然而,随着时光流逝,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茨满梨面临困境,束河街道、古城区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正全力破局,书写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茨满村全村现在仅剩700余棵老梨树,而且这些树大多树龄老化,产量是一年不如一年。”茨满三组组长说道。

曾经,茨满村梨树相伴,果香四溢。随着时代变迁,梨园逐渐消失,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也逐渐凋敝。村庄景观布局杂乱,缺乏整体规划,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村民收入渠道有限。与此同时,老梨树树龄渐长,产量下降,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茨满梨产业长期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仅有梨膏、梨酒等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为守护束河茨满梨,各单位多方联动,加大改良培育力度。2020年,古城区农业农村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在1800亩土地上开展了茨满梨的改良培育。“通过对老树改造,我们团队将优质可栽培的48株作为繁殖单选树种进行培育,已成功培育出20000余株种苗,为茨满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古城区农业农村局园艺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张福说。

结合梨树种植,束河街道精心规划了西山片区“最美乡愁带”项目,将茨满梨种植与片区发展有机结合。目前,束河街道正在茨满村推广种植培育成功的茨满梨树,以梨树为特色景观,未来将逐步打造梨花观赏区、梨果采摘园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采摘乐趣,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据介绍,自2024年起,茨满村发动居民群众开展优培茨满梨的首次探索性种植。2025年3月,茨满村向居民分发1000余棵梨树苗,在房前屋后、绿化带、广场等地块开展种植,让茨满“梨花满村”的生态景观重现生机。

为推动茨满梨产业发展,束河街道办事处多管齐下。鼓励村民发展茨满梨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梨果品质,研发新产品。此外,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梨香庭院”。现有松赞林卡酒店等规模民宿8家,居民户寄宿庭院80家,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如今,茨满村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春日里,梨花盛开,如雪似霞,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拍照;深秋时,梨果飘香,游客们穿梭在果园中,体验采摘乐趣;秋冬之际,红叶满园,又为游客增添了一处打卡胜地。茨满梨花节、红色历史展览等活动精彩纷呈,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了解茨满梨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束河街道通过农旅融合发展,让茨满梨成为敲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未来,束河街道将继续围绕茨满梨产业,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兴旺产业,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农旅融合向纵深发展,让茨满梨的香气飘得更远,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走得更宽。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铁成 通讯员:郭炳辉

责编:袁熙

审核: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