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待人接物往往也十分讲究,相互之间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身份而采用不同的称谓,既含蓄又文雅,其中还不乏深邃的哲理和有趣的掌故。
每年的大年初二,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这一天也被戏称为“姑爷节”,在这一天里,女婿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妻子、儿女们以及丰富的年货,返回妻子的娘家,美其名曰“拜见老泰山”。
那么问题来了,这“老泰山”指的是哪一位,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谓呢?
“老泰山”就是岳父、老丈人,就是妻子的父亲,而“泰山”这样的称谓一看就应该与泰山有一定的关联,叫起来既庄重又威严,让人有一种不怒自威之感,而事实上,这“泰山”还真的和我们的东岳泰山有关。
公元725年,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已进入了第14年,此时的大唐一扫武周时代牝鸡司鸣的阴霾,百姓安居乐业、四夷万国来朝,帝国已进入了全盛时期。
李隆基很是志得意满,他觉得应该彰显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恰巧此时的朝中大臣们,也看穿了玄宗的心思,恰到好处的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建议,此举是一言中的,正说到玄宗的心坎里了,而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正是当朝宰相张说。
张说
“封禅泰山”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染指的,在唐玄宗之前,只有四位帝王做到过,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和唐高宗,除去李隆基的爷爷高宗李治不说,每一位皇帝都有开疆拓土、中兴帝业的不世之功。
由此可见,非有经天纬地的旷世神武,是没有资格登泰山封禅的,即便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敢封禅,但此时的大唐已经比贞观朝更加的强盛,李隆基非常渴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太宗
当然,李隆基的内心之中还有一个无法言明的秘密,那就是他的奶奶武则天,虽然唐高宗的那次封禅,皇帝是李治,但是在随后的亚献、和终献中,都是武则天主持进行的,唐朝“二圣”共治的局面,正是在当时确立下来的。
大政重归李氏之后,李隆基没有理由不登上泰山,再进行一次“祭天祭地”,以宣告李唐天下的合法性,所以这次的“封禅泰山”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唐玄宗
于是在听到张说的建议后,李隆基龙心大悦,当即就把封禅的诸多事宜全都交付于张说处理,而这对于张说来讲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立刻遍翻史籍,参考了唐高宗封禅时的仪轨礼制,很快制定出了一套完备的行为规范。
整个封禅过程就突出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体现李氏的皇家权威,高宗朝时以皇后亚献的礼仪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由邠王李守礼和宁王李宪敬献祭礼,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国使节,随行人员不下万人。
武则天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朝中文武不可能都随驾登泰山,这就有个遴选的过程,按照规定,京官只有五品以上者才有资格侍驾,于是张说的府门前门庭若市了,每日前来求取名额的官员络绎不绝,张说狠狠的赚了一大笔。
隋王伴驾、封禅泰山不仅是一件风光无限、光宗耀祖的事,更重要的是,凡是参与的官员都可以官升一级,这才是大批官员削尖脑袋往里面钻的主要原因,对于这样的好事,张说怎么能肥水只流外人田呢?
泰山封禅
张说的女婿郑镒,当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九品芝麻官,按律只能着青色官衣,根本没有资格上泰山,而张说居然“举贤不避亲”,硬生生的把郑镒提拔成了正五品,一下子就符合了规定。
年底的时候,封禅泰山的大典顺利完成了,唐玄宗大宴群臣,酒席间忽然发现张说的女婿身着绯色朝服,坐在一众朝中大员之中,李隆基大为不解,心想:这小子不是九品嘛,怎么今天穿上了五品朝服呢?
于是唐玄宗召郑镒进前答话,他问道:“爱卿,你这朝服怎么一夜之间变换了颜色?“
措不及防的郑镒被问得哑口无言,顿时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根本不敢说出这其中的实情来,就在此时,一旁的黄幡卓站了出来,此人一向与张说不合,此次又对其借封禅之事收受贿赂,中饱私囊之事极其不满。
黄幡卓也没有把话讲的太明,只是微笑的说了句:“此乃泰山之力也”,这句话讲的是内含玄机、一语双关啊,暗指就是张说帮了女婿郑镒的忙。
李隆基是多么聪明的人,立刻就明白了黄幡卓的用意,他哈哈大笑,虽然知道张说假公济私,拔擢了自己的女婿,但也并没有为难这对翁婿。
从此之后,“此乃泰山之力也”这句话不胫而走,“泰山”一词成了妻子父亲的代名词,而由于泰山为东岳,也衍生出了“岳父”一词,不经意间,张说、郑镒翁婿二人,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两个既文雅又实用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