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介入血管科开展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更新时间:2025-07-22 09:40:00

红网时刻新闻7月21日讯(通讯员 贺翔 赵清清)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介入血管科成功为一名老年患者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该患者李先生(73岁,化名)因左侧腰腹部疼痛就诊,外院检查发现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及腹主动脉瘤。转至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后,在积极处理泌尿系统疾病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腹主动脉CTA检查,提示存在腹主动脉下端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经介入血管外科朱席政主任会诊评估。

鉴于患者既往(今年6月)有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史,经充分沟通后转入介入血管科治疗。朱席政主任团队在严密控制血压、完善各项术前评估与准备的基础上,于7月10日在局部麻醉下为该患者施行了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此类手术技术要求高,关键在于支架主体及分支的精准定位与释放。手术难点在于近端覆膜支架的锚定区通常需紧邻肾动脉开口下方,定位要求极为精确(通常在肾动脉下方1-2mm范围),释放过程中需克服血流冲击和血管搏动的影响,细微偏差可能导致重要分支血管(如肾动脉)覆盖或锚定区不足引发内漏。很多医院的这种手术需要患者全麻,股动脉切开暴露。朱席政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与娴熟技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切口仅为两个小穿刺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4小时已可下床活动。

科普知识:

1.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是人体腹部最大的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下半身。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指腹主动脉某段血管壁因病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局部持续性扩张、膨出,当瘤体直径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1.5倍(通常≥3cm)时即可诊断。

动脉瘤本身可能无症状,但最大的风险在于破裂。一旦破裂,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率极高。因此,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2. 腹主动脉瘤如何治疗?

开放手术:传统方法是开腹手术,切除病变的动脉段,用人造血管替换。此方法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恢复期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尤其对高龄、合并心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腔内隔绝术:是微创介入治疗的代表性技术(即本例手术采用的方法)。

原理: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小切口,将压缩在输送导管内的覆膜支架系统导入体内,在X射线透视引导下精确定位至动脉瘤部位。支架释放后膨胀展开,其金属骨架提供支撑力,外覆的人造血管膜(覆膜)将血液与瘤腔隔绝开来,使血流仅从支架内通过,不再冲击瘤壁,从而消除破裂风险,瘤腔内逐渐形成血栓并机化。

3. 选择何种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由血管外科或介入血管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包括: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增长速度、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合并疾病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腔内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