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白山下话“非遗”|长白山区木把节

更新时间:2025-05-09 18:34:00








木帮文化作为长白山区森林文化的核心构成,承载着伐木、放排等传统生产技艺的完整记忆,是东北亚森林生态与人文互动的“活标本”。长白山区木把节作为木帮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木帮群体的精神信仰与生活智慧,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节日。

历史渊源

长白山区木把节时间定为农历三月十六,即鸭绿江开江之日,是长白山地区,特别是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一带鸭绿江流域特有的民俗节日,拥有久远的历史。其形成源于当地的木材采伐生产民俗、思想崇拜及历史渊源,与代表性的木把把头人物——金学天紧密相关。金学天家族在长白山区鸭绿江畔从事伐木、漂木等多项工作,家族祖传文本《高兴》记载了他们在狩猎和伐木后,为庆祝收获而手持斧锯跳舞的情景,这是木把节最早的民俗来历。

2018年,长白山区木把节被列入吉林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脉络从金学天家族祭祀传统逐步演变为现代节庆活动,至今已举办多届,成为长白山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主要活动
敬山开场。在敬山出发地致辞后,敲响敬山锣,拉开仪式序幕。资深老木把手持“索宝棍”引领队伍,高喊 “敬山喽”,众人附和,前往山神“老把头”庙,整个过程充满对自然与先辈的敬畏之情。
祭拜仪式。到达山神庙前,老木把净手、三拜并摆放贡品。随后宣布祭拜开始,拉响礼花、敲响祭拜鼓,读诵祭文缅怀林业先辈。祭拜人依次净手、上香、敬酒,集体鞠躬祭拜山神,表达对先辈的追思和对平安的祈愿。

庆祝活动。以情景剧《山魂》和《木把舞》为主要内容。《山魂》生动再现林业先辈创业的艰苦历程以及新一代林业职工践行“两山”理念、保护生态资源的场景;《木把舞》源自金学天家族传承,木帮们使用斧子、锯等工具,通过欢快的舞步和号子,展现伐木放排后的喜悦,极具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文化价值

长白山区木把节是长白山林区各族人民千百年森林实践的智慧结晶,凝聚了“忠信仁义、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木帮文化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近年来,更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倡导伐木人转型为护林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为木帮文化的活态载体,它不仅记录了伐、打、造、集、归、贮、运、育等林业生产整个工序,更通过神话传说(如望夫山、老虎圈等哨口故事)、号子歌谣、工具技艺等,构建了完整的木帮文化体系,是研究东北林业史、民俗信仰与地域文化的重要实证。










来源:吉林文脉

编辑:邱 悦

初审:姬广忠

复审:李慧龙

终审:薛晓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