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原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5-05-08 10:31:00

作者 曹洁 昆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云南生物医药资源丰富,坐拥三七、天麻等道地药材资源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潜力巨大。面对挑战与机遇,云南亟需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引领型跨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的深度统一。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一是推动建设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全流程智慧赋能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全流程智慧赋能平台。二是推动形成生物医药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集群。通过配置模块化洁净厂房和智能化生产系统,为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临床样品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服务,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新药上市时间,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速技术装备升级。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四是设立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云南应精准发力,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服务创新:优化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一是构建完善的“政银保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一个由政府引导、银行支持、保险保障、研究机构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为生物医药经营主体的研发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设立药品注册前置服务试点并强化全周期指导。组建由药监部门骨干和临床专家组成的辅导专班,为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审批、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等全周期指导。三是创新知识产权保障服务。设立生物医药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开通创新药专利优先审查绿色通道,运用智能系统高效审查,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四是建设生物医药跨境数据专用通道。在自贸试验区建立接轨国际的临床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机制,支持企业开展东盟国家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强与各国监管机构沟通协调,提供专业试验指导,利用专用通道实现数据快速安全传输共享。

制度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潜力。一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动力。试点“科学家持股计划”,允许核心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评估作价入股企业。加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带动研发效率提升。二是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包容审慎”监管制度。针对企业在创新研发过程中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而引发的科研经费损失,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与核销机制。三是制定产业特殊人才评价标准。对突破关键技术的团队核心成员开辟“直通车”职称评审通道,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并享受省级人才津贴。四是创新高校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推动高校与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共建,创新实施“理论学期—项目学期—企业学期”的三阶段滚动培养模式。

标准化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一是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覆盖种植、加工、流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质量追溯,提高云南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二是设立生物医药标准创新贡献奖。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并优先纳入省级储备药品采购目录,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组建云南道地药材国际标准联盟。联合老挝、缅甸等国家共同制定南药ISO国际标准,提升云南生物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生态创新:拓展产业多元应用发展范式。一是纵向延伸产业链。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二是横向拓展应用场景。依托云南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通过开发三七养生宴、天麻SPA等体验项目,创新康养消费新模式。三是立体布局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推动云南道地药材标准互认和产品出口。通过中老铁路开通“云药专列”,在东南亚国家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