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434平方公里的羊城大地上,村域(农村)面积逾五千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比例超七成。这片广袤的乡村热土,不仅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阵地,更是实施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广州以文明乡风建设为主线,为乡村文化振兴培根铸魂,坚持“四个突出”抓好农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奋力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的“广州样本”。
涵养文明新风,润泽和美乡村。如今,广州乡风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拥有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23个,市级文明村镇71个,区级文明村镇928个,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90%以上,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正在羊城田间沃野徐徐铺展。

全国文明村——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
抓好农村文明培育 让文明新风沁润心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广州注重思想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筑牢文明乡风精神基石。
田间地头、村社广场、大榕树下……农民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广州建立了理论专家、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宣讲队伍以及涉农区特色宣讲队,至今累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9600多场次,覆盖人群超700万,通过对象化、分众化的宣传宣讲,让农民群众听得懂、记得清、用得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农家书屋等平台拓宽宣传普及渠道,打造“花漾花都”“增心讲”“埔公英”等一批基层主流宣讲品牌,以文艺表演、百姓故事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厚植大爱情怀。

在古树名木下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广州注重将抽象理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广州全部行政村均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及志愿服务活动超10万场次,参与村民1500多万人次,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农民群众崇德尚善,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增城区中新镇濠迳村百年古祠堂活化为全国首家乡村博物馆
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广州注重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充分挖掘祠堂文化资源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增城区中新镇濠迳村有一座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祠堂,经修缮后活化为“金山地质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乡村博物馆,成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强化传统文化意识的公益性阵地。
推进农村文明创建 展现文明乡风崭新面貌
榜样示范,增强文明创建“软实力”。广州统筹开展城乡全域文明创建,以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文明村镇、典型选树等创建活动深化示范引领,不断厚植文明沃土,弘扬时代新风。
“七大行动”描绘乡村新风貌。在落实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基础上,广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七大行动”,写好乡村培根铸魂、村庄清洁、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乡村文化和旅游、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农村交通优化提升、绿美乡村七篇文章。如今,一个个综合整治的“小切口”带动了农村精神风貌的“大变化”。

广州开展选树好人活动
农村地区典型模范,引领文明新风。广州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引领,积极参与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评定,推动各村镇打造文明创建品牌的热情和动力。常态开展“中国好人”“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评议推荐,目前各涉农区共选树道德模范、好人1440人次,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城乡结对共建,凝聚文明乡风建设合力。广州推动299家文明单位与各涉农区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侧重将资源向所、站一级延伸,逐步构建起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模式,让“文明实践”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深化农村文明实践 赋能乡风文明建设
建阵地、统资源、塑品牌......广州通过常态长效的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目前,广州农村地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86个,实现农村阵地100%覆盖。为推动农村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广州注重在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强化基层资源、功能和力量整合,积极将村史馆、祠堂、文旅场所、产业发展等元素与文明实践相融合。其中,从化区、番禺区以“文明实践+乡村产业”模式打造出鳌头镇、南村镇等85个文明实践示范阵地;花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聚宣传教育、文化文艺、榜样示范等元素,成为广州展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一扇窗口。
每年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月”“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吹响了文明实践行动的号角。近年来,广州通过大力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引领力,以“文明实践种志计划”为牵引,大力实施“一区一品牌”建设,孵化培育“悦动希望”“诗词从化”“云享阅读”“周末艺起来”等一批广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项目品牌。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大课题,广州运用“一约四会”、积分制等方式开展破除陈规陋习行动,加大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力度。作为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广州倡导新事新办、喜事简办,“小型婚礼,大美婚俗”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在殡葬改革上,“节地生态安葬”渐入人心,广州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86%,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繁荣乡村文化,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广州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整合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活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今年3月9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篷车巡展首场来到从化区,将精彩的文艺演出、主题宣讲送到田野乡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尽享红色文化盛宴。为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广州积极开展“艺术下乡”“文艺进景区”等文艺进基层活动,让农民群众接触更多有品质的文化资源。目前,广州已建成农村“10里文化圈”,全市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有效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广州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文旅特色镇6个、特色村29个,建设14条具有岭南特色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去年12月28日晚,广州增城派潭第二十四场“村晚”在派潭广场举行,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近年来,越来越多乡村加入“村晚”大舞台,展现了乡风文明之变、精神文化之变。广州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村晚”等特色群众活动,尊重群众首创,打造“一村一史”“一村一歌”“一村一舞”等特色文化品牌。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开展系列村晚活动50多场,参与人数超300万人次。
文明乡风劲吹羊城沃野,锦绣田园谱写发展新篇。漫步羊城,广袤田畴间,处处文明美景,处处文明新风,处处生机勃勃。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穗文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