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GDP十强省份“一季报”:7省增速跑赢全国,山东、浙江增速并列第二 | 大鱼财经

更新时间:2025-04-25 07:34:00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截至4月24日,已有22个省份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从“一季报”成绩单看,十大经济省份GDP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61%,再次彰显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其中,7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4%),湖北以6.3%的增速领跑,山东和浙江GDP增速并列第二,湖南GDP增速与全国持平,但广东和上海未能跑赢全国大盘。

从今年一季度GDP排名来看,十强省份总体格局稳定,排名与2024年全年GDP排名相同。从总量看,广东和江苏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两省一季度GDP差距仅为436.91亿元。此外,一季度消费需求逐步升温,广东、江苏和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家电等增速均较去年全年明显加快。

湖北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广东、江苏差距进一步缩小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经济十强省份中,湖北省是一季度GDP增速“领头羊”。

一季度,湖北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不仅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更是连续第9个季度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长态势。此外,在十强省份中,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排名第一,出口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河南的42.2%,综合表现相当突出。

除湖北异军突起外,江苏的“快马加鞭”让广东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2024年一季度,广东GDP比江苏多490.26亿元,一年后江苏“追”近了53.35亿元。分三大产业来看,一季度江苏的第二产业增加值高出广东1578亿元左右,两者的差距约13%,而且江苏第二产业的增速还比广东高出2.5个百分点。此外,第一产业增加值上,一季度广东虽然依旧领先江苏257亿元,但同比增速同样低于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虽然广东要高出江苏1757亿元左右,但江苏追赶的步伐更快,一季度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比广东高出约1.6个百分点。

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江苏是否将取代广东成为新的“中国经济第一省”?有经济学者认为,定义“经济第一省”不能仅看GDP总量,还要看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影响力。在这方面,广东总体仍强于江苏,“经济第一省”的地位短期内较具说服力。

除第一梯队粤苏二省外,山东和浙江依旧“发挥稳定”,在经济十强省份中,两省GDP增速并列第二。

值得观察的是,鲁浙两省一季度经济结构持续向“新”。山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7.2%。浙江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质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8.7%、54.1%、33.9%和26.2%。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GDP增量最高的经济大省即为浙江,增加了2163亿元。这使得该省与山东的差距缩小至1166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49 亿元。

此外,一季度,上海实现GDP12735.06 亿元,增长 5.1%。这一增速,较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均高出0.1个百分点,但仍未能跑赢全国大盘。不过,2024年上海GDP即达到53926.71亿元,成功晋升为全国第一个五万亿城市。

7省社零总额增速跑赢全国,山东向“10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

十强省份排名之外,消费需求升温成为一大看点。一季度,十大经济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81049.89亿元,占全国比重约为65%,对全国消费的拉动十分显著。湖北、河南、江苏、山东、湖南、福建、四川7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速(4.6%)。而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十强省份外贸数据依旧给力。一季度,十个经济大省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约76%,“挑大梁”的地位毋庸置疑。

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发力显效下,部分省份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如湖北、上海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6%、6.5%。进入二季度,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以及各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投资或将进一步提速。

工业强省是十大经济省份的共同追求。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而在十个经济大省中,有6个省份超过了8%,其中,浙江、河南、福建、江苏、山东、湖北分别增长8.9%、8.8%、8.4%、8.2%、8.2%、8.1%。

虽然一季度经济数据彰显了经济大省的担当与活力,但要实现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还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加劲,各省也纷纷强优势创特色,攻弱项补短板。

4月22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提到,要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更大力度调动各方面抓经济的内生动力,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河南省对外贸提升提出了新要求。该省表示,二三季度将出台促进外贸稳量提质的若干措施,加强重点外贸企业分级包联服务,支持拓展国内市场和非美市场,编印外经贸金融产品手册。

十强省份中,山东则对“10万亿”目标发起了冲刺。2024年,山东实现GDP9.86万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这预示着继广东、江苏之后,山东将有望在2025年成为第三个跻身“10万亿GDP俱乐部”的经济大省。一直以来,在与粤苏浙等其他几个经济大省的比拼中,山东农业、工业有比较优势,服务业则相对薄弱。

为补足短板,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行动,再培育30家左右领军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新建设30家左右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支持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企业提升产能规模和产业链主导力,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0%左右。

上海在加力促进首发经济。4月23日,上海市印发的《关于加力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中提出,对在本市举办的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消费品类展会上,举办全球首发新品活动的参展商,按照设计创新、发明专利等维度进行评价,对其展位租赁、展台搭建与设计、宣传推广等实际投入总额,给予不超过30%、最高50万元的补贴。对3月至5月“首发上海”活动期间的展会新品首发活动上浮补贴金额,给予不超过30%、最高60万元的补贴。

记者:苏冉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