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南周刊 | 藻井穹顶的极致美学

更新时间:2025-04-07 10:39:00

■ 张意薇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常在梁下构建木框,框内布置密集的小方格,称为天花。藻井“交木为井,饰以藻文”,是装饰效果更为高级的天花形式,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强调空间重要性的功能。藻井常见于宫殿、御座及宗教建筑中。关于藻井的来历,一说木建怕火,在天花板上开井,并雕画一些水生藻类植物,以期起到以水克火的作用;一说“藻”有华丽、藻饰之意,因而藻井也被称为“绮井”,如左思《魏都赋》:“绮井列疏以悬带,华莲重葩而倒披。”

多元文化的荟萃融合

现存最早的木制藻井建于宋代,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独乐寺的观音阁。古代工匠只需用榫卯和斗拱,就能把藻井堆叠完整,结构繁而不乱。被誉为“最美藻井”的是始建于明代的北京隆福寺正觉殿的天宫藻井(修复品现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从造型上看,天宫藻井由四大力士承托起层层叠加、精美绝伦的“琼楼玉宇”,仙道天神布列其中。最上方为一幅唐代星象图,采用沥粉贴金的方式绘制了1400多颗星星,璀璨夺目。巨大的藻井不仅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观象授时、天人合一的理念。

藻井的用材除木料外,还有青砖、琉璃等,不同材料赋予了藻井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山西太原永祚寺大殿的藻井用青砖雕刻而成,对木结构的仿拟颇为逼真,同时又具有砖石的肌理和质感。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底层的琉璃藻井,不仅有琉璃仿木结构的斗拱,还有佛像、垂花柱等,精美繁复。

北京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星空藻井)。新华社发

最晚从北魏开始,藻井纹样就已出现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顶部,“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顶级石窟藻井在敦煌大量出现。敦煌藻井在绘制时仿照中原的传统木构建筑,先勾画方井与岔角交织的框架,然后依形装饰。北朝时期的敦煌藻井艺术已呈现出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呼应的特色。莫高窟第272窟,中央为圆形莲花纹,边饰为变幻多姿的忍冬纹,岔角分别有火焰纹及飞天,兼具中西文化元素。

隋代藻井进一步吸收了中原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和西亚新元素,联珠纹、狮凤纹等被运用到石窟穹顶藻井中。莫高窟第407窟的藻井中心为一朵双层八瓣大莲花,花心绿色圆圈内三兔奔逐,组成“三兔共耳”图案,莲花周围又有八身飞天手托鲜花环绕飞行,长长的飘带伴随着流云、鲜花布满空中。画面呈现出旋转的动势,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和激昂的情调。

唐贞观年间绘制的莫高窟第329窟莲花飞天藻井,以色轮莲花纹为中心,底色湛蓝似天空。外沿装饰流苏垂帐图案,外围绘有伎乐飞天,演奏各种乐器,与藻井内的飞天一起逆时针旋转,营造出开阔的空间感。在唐代藻井设计中,井心采用“十”字形或“米”字形与圆环套叠的形式,图案多取材于中亚地区的花果变形,体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盛唐时期的藻井,中央花朵元素丰富,形成更具装饰效果的宝相花纹,由中心的大朵团花层层扩展成千佛,庄重而繁复。据《中国丝绸通史》记载,宝相花纹包含来自地中海地区的忍冬和卷草,以及西亚的葡萄和石榴。

宋元至明清,我国藻井艺术继续吸收外来文化并融合本地元素,彰显了多元文化荟萃融合的特点。

中华美学的理念与韵味

藻井艺术展现了纹饰、结构和色彩之美,其层叠设计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是中华美学理念的重要载体。

藻井的构图多采用二方连续(亦称带状图案)的形式,形成灵动造型,既点缀了庄严殿堂,也折射出人间繁华。其布局通常有三层:井心——边饰——帷幔,外圆内方、居中对称、层层嵌套,营造出强烈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在配色方面,藻井常用互补色对比,如红绿对比,鲜艳浓烈,给人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观感。同时,加入黑、白、灰、金等中性调和色,使整体色彩更为和谐。比如,“三兔共耳”藻井以白色垂角纹边饰与主体色彩衔接,形成渐变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藻井不仅有效遮蔽了建筑屋顶的复杂结构,还被赋予“天”的意象。它象征天宇的崇高和等级权威的庄严,将中国对称美学和秩序美学运用到极致。宫殿藻井装饰内容包括莲花、云龙等象征宗教或皇权的图案。如,故宫万春亭木质藻井中央为口衔悬珠的盘龙,磅礴大气;太和殿藻井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中间的轩辕镜与帝王后宫相互呼应,体现了天与人相互映射的哲学观念。

北京法海寺药师殿藻井。

敦煌石窟艺术仿佛是信念的化身,人们将最美好的天国想象寄托于石窟穹顶的藻井。飞天作为天宫精灵,集中了人类最善良、美丽和感性的形象;忍冬纹寓意重生与长寿,火焰纹象征光明,莲纹代表着洁净和清雅。在中国历史上,本土莲纹莲瓣宽大,而从印度传入的莲纹莲瓣细密清瘦。两者逐渐融合,在唐代衍生出独特的莲花宝相纹,其花瓣占主体的三分之二左右,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将盛唐的雍容气度推向顶峰。

现代建筑中的藻井应用

据唐代史料记载,“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表明在古代藻井是尊贵与权威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藻井元素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应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适应性。

江西南昌滕王阁九重天殿藻井。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苏州博物馆新馆通过木构架结合玻璃增强采光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藻井的形式,较之传统藻井更为通透、时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中,天花与门楣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藻井的团花图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空间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翰阁)顶部采用八角柿蒂纹设计,内部展现了浩瀚银河的壮美景象,寓意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近年来,一些机构在设计舞台时也引入了藻井结构,利用其聚拢声音的特性优化演出效果。实际上,这种设计延续了古代戏台利用藻井改善音效的传统,可谓古今同理。此外,在家庭装修领域,模仿藻井设计的吊顶也很受欢迎。尽管这种设计简化了传统藻井复杂的结构,但仍保留了其核心美学特征,为现代生活空间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

古老而精美的藻井及其纹样,体现了包容天地的胸怀和气魄,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思与敬畏,反映出中国人千年来不变的匠心追求和探索精神。细赏藻井,我们不仅能与古人的审美意趣产生共鸣,还能感受到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者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