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靖斌 赵毅 广州报道
充换电市场正迎来多家新能源巨头的加速布局,竞相抢占市场先机。
3月17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上宣布了“兆瓦闪充”技术的正式发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这是全球首个实现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最高充电倍率可达10C,最大充电功率达到1MW(1000kW)。他强调,这是行业首次在充电功率上突破“兆”级单位,标志着电动车补能正式迈入“兆瓦时代”。
就在同一天,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也达成重要合作,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联合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技术、管理、平台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顺应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加速推进换电网络的建设与推广。
对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这一系列举措,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充电与换电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积累、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灵活平衡在充电和换电领域的投入。
“比亚迪在充电技术上已取得‘兆瓦闪充’的重大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会放弃换电领域的探索。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与蔚来的合作虽然聚焦于换电网络的布局,但两家公司同样在关注充电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快充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缓解‘里程焦虑’,同时在特定场景下发挥换电模式的优势,例如出租车、公交车等高频使用场景,以及需要快速补能的用户群体。通过充电与换电的差异化发展,企业能够在新能源市场中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补能体系。”柏文喜表示。
加速布局充换电市场
3月17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超级e平台,提出“油电同速”的口号,旨在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该平台包括闪充电池、每分钟约3万转的电机、1000伏电压平台和兆瓦级闪充系统,标志着比亚迪在快充领域的重要突破。比亚迪计划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4000个兆瓦闪充站,并将向社会资本开放技术,共同推动充电网络建设。
就在比亚迪宣布超充计划的同一晚,换电领域的两大巨头也迅速展开行动。3月18日,宁德时代和蔚来共同宣布,双方已在3月17日晚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打造全球最大换电网络,并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统一电池标准的基础上,深化换电网络共享,推动换电服务的普及与升级。宁德时代将为蔚来的换电网络发展提供支持,蔚来旗下Firefly萤火虫品牌后续开发的新车型也将适配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标准和网络,双方换电网络将采用“双网并行”模式,以提升用户换电体验。
此外,宁德时代与蔚来还将联合推动换电技术的国家标准制定和推广,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电池的兼容性,共同构建“电池研发—换电服务—电池资产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在合作框架下,宁德时代还计划对蔚来能源进行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换电领域的合作。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主要由蔚来和宁德时代主导,形成了两大换电联盟。蔚来换电联盟的主要成员包括广汽、长安、吉利、奇瑞和中国一汽集团等;宁德时代换电联盟则包括广汽埃安、北汽、五菱和长安等。换电模式因其补能速度与燃油车加油相当,且在便利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受到蔚来和宁德时代的青睐,双方均在该领域投入巨资以扩大市场份额。
为推进换电业务,宁德时代成立了专门的换电公司——时代电服。按照规划,“巧克力”换电今年将建设1000座换电站,初期由时代电服独立建设;中期目标是建成1万座换电站,这部分将由时代电服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最终目标是建成3万座换电站,数量将与目前全国加油站规模相当,并通过社会资本共同建设。
与此同时,蔚来也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坚持投入换电业务。截至目前,蔚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427座换电站。蔚来董事长李斌曾表示,为实现6000座换电站覆盖600万名用户的目标,至少需要150亿元的投资,这意味着每座换电站的平均成本约为250万元。
然而,换电模式高额的投入和盈利难题使得蔚来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几乎成为必然选择。换电与超充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两种主流模式,各具优势,但也存在分歧。超充阵营普遍认为,换电模式存在兼容性问题,难以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而换电阵营则认为,充电与换电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在超充与换电之间平衡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指出,在兆瓦级快充和换电服务网络同步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进行差异化投入和布局。对于城市用户而言,兆瓦级快充可以提供类似燃油车加油的便捷体验,满足快速补能的需求;而换电技术则更适合运营车辆和长途运输场景,有助于提升车辆运营效率。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并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好平衡,以实现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业绩分化与充换电市场激烈博弈
尽管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在充换电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两家公司在业绩表现上正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3月24日,比亚迪发布的2024年年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00%。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在国内市场,比亚迪通过加速推出新车型和优化产品结构,精准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在海外市场,公司加快本地化布局,增强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在多个地区实现了市场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比亚迪的持续增长与其在技术创新上的高投入密切相关。2024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542亿元,同比增长36%,远超同期净利润。在2011年至2024年的14年间,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显示出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坚定投入和长期战略眼光。这种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不仅增强了比亚迪在电池、动力系统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也为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比亚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620.12亿元,同比下降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7.44亿元,同比增长15.01%。
营收下滑的背后是电池产品价格的调整。宁德时代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尽管公司电池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相应下调了产品价格,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不过,毛利率的提升支撑了利润的增长。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3.94%,同比增加5.81个百分点;储能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6.84%,同比增加8.19个百分点。虽然电池材料及回收与电池矿产资源业务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但这两部分业务的收入合计占比不足10%,因此对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有限。
市场对于两家公司的业绩分化迅速作出了反应。比亚迪的市值已实现对宁德时代的反超。截至3月28日收盘,比亚迪股价下跌1.03%,报382.5元/股,市值达1.15万亿元;同期宁德时代股价下跌0.8%,报256.8元/股,市值为1.13万亿元。比亚迪在A股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中位列第九,而宁德时代排名第十一。
以收盘价计算,比亚迪的市值已较宁德时代高出约200亿元。这是自2018年6月15日以来,比亚迪首次在市值上超过宁德时代,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强劲增长前景的认可。
然而,充换电市场的竞争对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而言,仍然充满挑战。兆瓦级充电技术和换电网络的扩展,不仅关乎补能效率的提升,还涉及如何平衡电网负载和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余丰慧指出,政府、企业和电网运营商需要紧密协调,共同推动充换电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资金支持,加速充电桩和换电站的布局;企业则需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充电效率并减少对电网的压力;电网运营商应优化电网管理,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平衡负荷。此外,还可以探索分时电价机制,鼓励用户在电网负荷较低的时段进行充电,进一步缓解高峰期的供电压力。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电网运营商的合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