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
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则按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成年的兄或姐。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首先应当是配偶。
其次是父母、子女。
其他近亲属。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总结:
法定监护人的身份和顺序主要依据《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确定,确保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得到适当的监护和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其父母通常是首要监护人;若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则依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等担任。对于成年人,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优先担任监护人,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需获得相关部门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