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雄麒麟被称为麒,雌麒麟被称为麟。麒麟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瑞兽。在《礼记·礼运》中认为麟为四灵之一。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天地新生之初,飞禽以凤凰为首,走兽以麒麟为王,统治众兽。这之后麒麟与孔子结缘,逐渐走向神坛。麒麟在人们心目中,从古代传说到吉祥的象征,这中间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一、 麒麟起源
关于麒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界充满未知神秘感,出现了对原始自然界事物的迷信。有学者认为,麒麟的出现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即图腾通常是一种动物或其他自然事物,代表着氏族在精神上的一种古老信仰。
麒麟在外形上具有的鹿、马、牛、鱼等特征,与周朝时代的动物形象相关,因此麒麟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一定程度上是有据可依的,使其早期便具有古代人民中的神物。传说麒麟出现在黄帝的花园和尧帝的首都,来证明了统治者的仁慈,这又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麒麟的神圣性。
二、 与孔子相遇
孔子认为,麒麟只会出现在统治者统治国家繁荣昌盛,有仁爱之君出现的时期,才会出现麒麟。在后世,则认为圣人出生或死亡之前不久会出现麒麟。根据普遍的看法,当孔子母亲怀孕出现时,麒麟出现,“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子之子孙,衰周而素王’”,这之后中国最伟大的圣贤之一孔子诞生。
麒麟吐玉预示着这孩子未来的伟大,与日后麒麟有利于生育的吉祥寓意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此外,当麒麟因战车而受伤时,被认为是对孔子之死的预示。麒麟与孔子结缘,奠定了其作为瑞兽的征兆。后世著书中,例如《谷梁补注》中有云:“ 麟为孔子至”,进一步将麒麟神圣化。
三、 发展演变
由于麒麟与伟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皇帝希望在其统治期间出现一个麒麟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便提高其声誉。汉武帝建麒麟阁,唐代有“麟德殿”等,都体现了统治者对于麒麟的崇拜,使麒麟逐渐走向神圣高台。传说中的麒麟形象与明代长颈鹿的形象有关。
在明朝,我们有可靠的历史证据证明至少有两个麒麟在1413年在中国露面。郑和在第四次航行远航到东非着陆(现代索马里),从索马里商人那里购买了长颈鹿,将两只长颈鹿带回了南京,立即被宣布为麒麟。明成祖自然很高兴在他的统治时期,能有英明领导的象征,意味着国家的兴旺繁荣。
麒麟和长颈鹿之间有一些共性,包括素食和安静的性质。麒麟被描绘为“在草地上行走而不打扰”,被认为是在云层上行走,因为它拒绝在地上行走甚至不会伤害任何草叶,而这可能与长颈鹿的长而瘦的腿有关。麒麟也被描述成鹿角像鹿,鳞片像龙或鱼。由于长颈鹿的头上有角和像鳞片一样的棋盘格图案,因此很容易产生麒麟的形象来自于长颈鹿的特征,进行类比。这种温和而宁静的形象有利于其成为一种善的象征,从而发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瑞兽。
四、 吉祥的象征
麒麟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吉祥象征,代表着善兆,保护,繁荣,成功和长寿,同时也是生育的象征,经常在长命锁中出现,被认为是为将婴儿带回家的瑞兽。
世代相传的故事是其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登上神坛的基础。“一次中国发生严重干旱,庄稼快要死了,人民面临严重饥饿。佛陀知道麒麟有能力阻止这场灾难,但不知道其下落。后来,在猴子神的帮助下,他们设法找到了麒麟的洞穴。麒麟同意提供帮助。到达地球后,它会吐出火气(沙起气)并赋予人们“瑞”(意为“宁静”或“繁荣”)。” 从那时起,麒麟就被誉为吉祥动物,在百姓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麒麟在传说故事中,还有其他说法。相传麒麟能够将人焚化,并具有多种超自然力量。但是,只有在需要保护无辜人民免受邪恶行径的侵害时,才显示这些能力。这种能力使麒麟能够执行新年需要进行的各种驱魔。
除了这种故事性的传说影响外,麒麟还对客家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影响。麒麟舞与较为常见的舞狮相似,两者通常都在农历新年期间进行。尽管麒麟舞的基本形式和仪式与狮子类似,但步伐,手势和音乐的模式与著名的舞狮却截然不同。
由于皇家将龙视为皇权的象征,那麒麟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吉祥寓意则是一种普世性的传播。在麒麟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描述中有火一般的身体,但有时它们有羽毛状的外观或装饰,从身体到大腿都有明代马艺术中蓬松的卷曲毛簇,甚至带有装饰性的鱼鳍,或者是鲤鱼的胡须。麒麟最常见的描绘也是金色,但也可以是五彩的颜色,这些都是百姓心目中表达祥瑞的颜色。
石麒麟经常守卫坟墓,被认为是一种神圣之路。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通往明十三陵的灵路。麒麟还以石雕、砖雕等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大门两侧、房檐、门楣等处,或代表身份权势,或暗喻吉祥富贵,或镇宅避邪。
总结
麒麟的出现早期可能是地方氏族由于大自然神秘性而产生的图腾崇拜,随着后期麒麟与孔子结缘,出现了麒麟吐玉的故事,奠定了其逐渐走上神坛的地位。而在日后发展中,统治者为了表现国家的兴旺发达,修建麒麟殿等加深了麒麟神圣性。而麒麟的传说故事在民间的口耳相传进一步将其吉祥寓意发扬光大。麒麟逐渐走向神坛的过程也是麒麟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于美好的憧憬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