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6年,在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古罗马的统帅儒略·恺撒制定了一项新的历法-儒略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人们一直沿用这种历法。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历法有误差,于是到了1582年,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这部历法进行了修订,人们习惯把它称为“格里历”,而格里历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公历。
设想一下,如果人们突然不知道自己活在什么时间里,那些重要的纪念日、节假日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在古代,人们发现可以借助天象来确定年、月、日,于是就产生了历法
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历法体系,人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创造了太阳历,简称“阳历”,叫作“公历”。
一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人们为了便于计算,取整数为365天,但是多出来的0.2422天该怎么办呢?为了消除与实际回归年之间的差距,人们采取了置闰的方法,即以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闰年有366天,在2月份闰一天,为29日;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365天,也叫“平年”。这样,在400年里,每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与实际长度相差极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按照阳历,你的生日明明是5月13日,而爷爷却说是三月二十九,原来爷爷是按“阴历”算的。那么这里的“阴历”又是怎么回事呢?从字面意思来看,“阴”字的右边是一个“月”字,所以阴历是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个月,12个月为1年。不过它没有考虑太阳的运动规律,所以有很多缺点。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在传统的阴历中加入了阳历,而我们口中所说的阴历其实是阴阳历,也称为“农历”。
农历的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多1个月,即13个月,多出来的月份叫闰月。比如,2017年六月过后多出1个闰六月。农历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人们根据农历日期,既可以知道潮汐涨落,又可以掌握四季的更替变化。
涨知识:
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阴历年每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比大致差了11天,那么19年就大致差210天,大致为7个月,所以每19年就要补7个闰月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