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
【拼音】tàn náng qǔ wù
【解释】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释义:李谷说:“中原王朝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而已。”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近义词】瓮中捉鳖 不费吹灰之力 唾手可得 垂手可得 轻而易举 十拿九稳 手到擒来
【反义词】海底捞针 缘木求鱼 难上加难
【造句】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得着他来做吗?对他而言,这样的小事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轻松松解决。
02
—
成语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在南唐有一位著名的贤才名叫韩熙载,字叔言,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韩熙载自幼勤学苦读,后又隐居于嵩山读书,大约二十岁时游学于洛阳,于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登进士第,此时其年龄大约在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之间。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考中进士后是否担任过官职,史书没有记载。不久,平卢节度使王公俨借口将士挽留,拒不接受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登州刺史任命。李嗣源新任命的平卢节度使霍彦威率军威慑,王公俨才勉强前往登州。同年七月,霍彦威进驻青州,并派兵追杀王公俨。参与此事的其他将士也同时被斩,其中包括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因为此事,迫使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
韩熙载伪装成商贾,经正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的好友李谷是汝阴人,颍州的治所就在汝阴(今安徽阜阳),而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临行前,韩熙载告诉李:“江南的南唐如果重用我,让我当宰相,那我一定能率军北上,迅速收复中原。”而李听后则说:“我如果担任中原国家的宰相,那我就能率军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夺取南唐各国(就是探囊取物的意思)。”
李谷举着酒杯说:“中原的国家如果任用 我为宰相,那夺取江南各国好比把手伸到口袋里 取东西那样容易(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 物尔)。”说罢,一口饮尽杯中的酒。
韩熙载投奔南唐不久,就领兵将吴国给灭了。 但是,南唐也国事多变,奸臣当道,他最终未能得 到重用。于是,他借酒浇愁,整天与歌妓厮混在一 起,也一直未能当上宰相。他原先的誓言,自然没 有得到实现。李谷的情况则与韩熙载不同。他成为北方后周的将领,奉命征伐南唐,并在南征过程中打了不少胜仗,屡建战功,但唯独当宰相的誓言却一直没 有实现。李谷但他的境遇明显要比韩熙载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