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一生之珍宝,没了健康就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若失去健康,就没有了快乐,没有了幸福。然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亦或减轻慢病的发展,就要顺应四时之气:“天有四时,顺应自然,适者生存。”古人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应四时之气老祖宗还留下“春捂秋冻,夏凉冬藏”的传统养生观念。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a2daf58a574db3787529e12e2da5202e.jpg)
1.春捂
春季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人体阳气也如同植物一般向上向外散发。此时气温开始转暖,但不可急于脱掉厚衣服,试想穿了几个月的冬季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是与冬季相对平衡的状态。乍暖还寒,春寒寥峭的春季,气温变化大,过早脱掉棉衣,身体上不能一下适应,更有谚语:“春冻骨头秋冻肉”。故而最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c7562aba3ed2047d7a3f7e5768f4c5cb.jpg)
2夏凉.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然炎炎夏日也是气温最高时,此时应保持凉爽,避免过度炎热。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f02f6772e1ca384abeb16335738f4656.jpg)
3.秋收.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如果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3e5bba9274c96aa6bad7fa8f19fa7cb8.jpg)
4.冬藏
冬季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地冰,大地龟裂。此时,气温较低,需早睡晚起,休养生息,更要保持身体温暖,戴帽子、围巾,穿厚衣服、鞋。避免过度寒冷。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6c1ad6fa0a75c25816c6598df63cdf47.jpg)
当下正值二月早春,民间有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来了解春捂哪些部位: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21/3c1e036755b013bedc2ebac352217ba7.jpg)
1.腰背部。肾是阳气生发的源头,腰为肾之府。护住腰背就是护住了阳气的源头。在穿衣保暖的同时,我们可以用双手握拳摩擦一下腰背的肾俞穴。体质特别虚寒的人,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在肾盂穴上,对温暖肾阳很有效。
2.手腕部。手腕的横纹处有一个叫神门穴,这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主管各个脏腑的元气生发护好,此处就是护住了脏腑的元气生发,所以春天来不要过早穿上短袖。
3.肚脐部位。又称神阙穴,这个部位掌管脾胃的阳气。肚脐受凉就肚子痛,就是这个原因。尤其有痛经的女性更是重点保暖这个部位。
4.脚。百病由寒生,寒从脚下起。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一个部位,也是最易受凉的一个部位,体质偏寒者,睡前泡脚可激发人体的阳气,提高免疫。
除此外我们还注意膝盖、脚腕保暖,等到春季气温较高且平稳后,就可逐渐减衣了。春暖草发芽,百病也发,但春季养阳胜良药,所以只要我们遵循顺应四时之气,保养身体,四季则健康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