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079feef6b2ee2684698f410fdb31ae95.jpg)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
黑水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松潘相接,东西与红原、茂县相邻,南和西南与理县、马尔康相连,距离省会成都284公里,县城海拔2350米,县域面积4356平方千米。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黑水河属岷江上游支流。有小黑水河、毛尔盖河及溪沟99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黑水县常住人口为44564人。
黑水县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境内主要有三奥雪山,卡斯特景观,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达古冰川,八十里画廊之称的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等独特的藏式民居,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黑水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其红色文化悲壮厚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红军翻越的3座大雪山,即达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等中国革命史迹文物。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e743e3ab3d987e0aa85274ccb5028312.jpg)
历史沿革
黑水古为冉駹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27202a115780054d383bb42eadb8ac84.jpg)
黑水县古寨
蜀汉于黑水境北置平康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
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四县。
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平康;二年(619年)废左封属翼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在境内马桥置当州辖通轨、左封两县。显庆元年(656年)左封县迁驻徐古;二年(657年)置谷和县,治地米尔垮。文明元年(684年)在境寡古置利和县;三年(687年)置归城县,治地苦瓜。
元为吐蕃宣慰使司管辖,至元年二十七年(1290年),北部为松州毛尔盖千户领,其余为茂州叠溪土千户所领。
明为松潘。明初,在知木林置麦扎族长官司,明末置大姓黑水土百户,属松潘卫、茂州卫领地。
清在境北麦扎、乌木树、知木林、慈坝置土守备,属松潘厅。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使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临时政权。
1953年12月置芦花县。1954年6月更名为黑水县。
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5a5f96c611199a8146dd7cba62c02503.jpg)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黑水县介于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之间,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与九寨沟毗邻。距省会成都31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县域面积43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黑水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最高海拔5286米,最低海拔1790米。县城芦花海拔2350米,高差1000~2000米。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bdd49e111fee5df0a621b522385b4332.jpg)
黑水县
气候
黑水县气候属季风高原型气候,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并随海拔高度不同差别较大,高山与河谷年均气温差值达20度,县城芦花平均气温9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3.5度,极端最低气温-14.4度。境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620.06毫米,无霜期平均166.1天。受青藏高原气候影响,常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水、泥石流、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
自然资源
水能
黑水河年径流量38.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23.2立方米/秒,毛尔盖河年径流量8.9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8.2立方米/秒,小黑水河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99条溪沟年径流量12.3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河床比降大。水能总蕴藏量15.39万千瓦。
生物
截至2013年底,黑水县有森林植物95种,药用植物400种,经济林木37种,主要有云杉、栎、桦、松等林木;大黄、羌活、五加皮、虫草、贝母、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牧草、食用菌、竹类、野生花卉等植物资源。动物有兽类88种,鸟类52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9种,鱼类5种、昆虫164种。兽类有苏门羚、金丝猴、小熊猫、林麝、水獭、鹿等。
矿产
黑水县有锰、铁、钨、金、水晶、冰州石、硫磺、岩盐等矿藏,其中低磷锰铁矿蕴藏量较为丰富,查明矿床及点16处。芦花镇四美沟至德石窝沟一带约27平方公里范围内矿床较为集中,有中型以上规模的矿床3处,探明锰矿石远景储量约700万吨。德石窝沟C+D+E级锰矿石储量334万吨。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8da0a015a351c3df703e7ea0d70e87b7.jpg)
旅游
黑水县旅游景点有卡龙沟、奶子沟,达古冰川,色尔古藏寨,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
卡龙沟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7c65288fd470ae9bf86855c1041acaba.jpg)
卡龙沟
“卡龙”藏语音为“卡洛洛”,翻译成汉文意为“花海沟”。位于县城之东北70余公里的卡龙沟风景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钙华飞瀑、温泉流水溶洞石钟乳绚丽多姿,盆景群景色各异,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金秋时节的峡谷五彩缤纷,构成40里彩林景观。高达250余米的玉龙瀑布雄伟壮观,构成了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钙华景观。卡龙沟由长龙沟、四十里彩林、热水沟、打古雪山等景点组成。
达古冰川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c6feccb4f15ed4405dde507493ca27e3.jpg)
三奥雪山
达古冰川位于黑水县芦花镇三达古村境内的达古雪山上,海拔3800~5100米处,离县城30余公里,景区面积达119平方公里。达古雪山山顶终年积雪,雪山的北坡和南坡发育有厚60~200米的现代山地冰川,其中的三截冰川,即1、2、3号冰川,面积约8.25平方公里。
三奥雪山
三奥雪山,主峰海拔5285米,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麓,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县境内,距黑水县城芦花镇16公里,距成都310公里。三奥雪山在当地被称为神山,由三座独立的雪山组成,它们皆为金字塔型山峰,成“品”字形并列相连。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奥太美(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奥太娜(群山之子)海拔5200米。“三奥”之名由此而来,也称奥太雪山。
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
“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奶子沟彩林长达八十里,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密密麻麻地覆盖了一坡又一坡。在纯净的蓝天底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498056e5054f42821e7d6202461e0218.jpg)
奶子沟
特产
酸菜
是黑水地区最常用的菜肴,它酸度适宜,可和米炒着吃,更常用于煮玉米面汤、麦面块。味微酸。
酥油茶
先将茶叶熬成深褐色后,把茶渣筛滤出来。趁热将茶汤倒入放有酥油、食盐的桶内,再倒进鲜奶,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断搅拌,使酥油茶原料充分均匀地溶于茶水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温火上保温,随时可饮用。
玉米馍馍
玉米烧馍是将做好的馍放入火塘,埋入火灰中慢慢烘烤,上下翻动数次待熟。
咂酒
喝咂酒是黑水地区男女老少均喜欢的一种爱好。咂酒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修房造屋、待客送礼的必备之品。
洋芋糍粑
黑水盛产洋芋,洋芋既可作主食又是一种很好的菜肴。入口细软,化渣,营养丰富。
历史文化
黑水民歌
二声部民歌二人演唱时,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即高音和低音。演唱时“两头平,中间鼓”,即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平”,用同一旋律。“中间鼓”则指两声部分开,并成反方向行进。演唱形式分为纳玛(男声二声部民族)、热玛(女声二声部民歌)、忽拐拐玛尔直撒(男声多声部民歌)、直拐拐玛尔直撒(女声多声部民歌)、若尔波(男女声对唱多声部民歌)。二声部民歌以情歌为主,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某种愿望的追求等,流露真诚的感情。
单声部民歌 单声部民歌流传在芦花、麻窝、木苏、维古一带地区。迪种民歌具有高亢、狙犷、奔放和优雅的抒情特点。按其内容大致分为颂佛的宗教歌曲,颂天神、地神、山神、树神及祖先的祭祀歌曲,颂土司、头人的宫廷歌曲。
黑水锅庄
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跳锅庄时的伴唱歌曲,其节奏快慢随舞蹈节奏而变换,声调起伏相承。一般用以赞美自然、赞美家乡,以酒助兴,男女轮唱,同步起舞,通宵达旦。锅庄流行于黑水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在黑水县的不同地区,“卡斯达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
![](https://static.fmbk.net/images/2024/12/16/73f4ce5deff1332e3c0512134f864e85.jpg)
卡斯达温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