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明朝漕运是利还是弊?带来了什么影响?

更新时间:2023-04-30 22:23:05

运河一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具有商业意义的工程,利用运河的河道来进行粮食运输就是漕运。其实早在秦朝漕运就已经诞生了。

当时黄河流域的地区富产粮食,而那时的岁贡等经济作物的运输渠道就是建都长安之后修建的漕运通道。后来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也是按照这个漕运通道的方向改建的。

而到了明代,漕运的概念就不仅仅限于运河内的漕运了,更多的南粮北调则需要海上漕运通路来进行,当然当时所付出的运输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作为天津人的笔者,深知明代漕运对于城市商业的深远影响。

明代永乐年迁到北京,于是不光是粮食,还有很多建筑材料,丝绸布匹都要通过漕运来运到当时的直隶府天津卫。而在天津卫,漕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人民生活的影响甚至都传播到了现代。

运河

明朝漕运的发展情况

明代的漕运发展源于当时征粮的方式出现了地域和制度的改变。由于我国秦代到北宋的帝都和国家中心都处于中原地带。而且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并不是当时的统治能够达到的,于是征粮通常都是在中原的河南两湖地区比较多。

但是到了明代,尤其是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征粮地区则从中原地带转向了向南方比如两湖两广这样的地区转移。

当时征运漕粮的有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和山东六省,其中光是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五府供纳,就有21400石。而且还有一部分粮食有军饷发放、宫廷供应、官员俸禄等不同的作用。

大笔的粮食要运往国家中央地区,那么南北漕运通路则显得尤为重要。明代初期,运量主要靠海运为主,陆运和河运为辅。永乐年间迁都北京,而且粮食的需求量增加,于是海运的运输成本和风险就相对更高了。

漕运运输

于是便开始整治大运河,大运河从杭州一直通往北京,途经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和天津五处漕运粮仓。

永乐十三年的时候漕运制度改革,按照各省将粮食分别就近运往前五处粮仓的前四处,然后当北京需要粮食的时候再从各地调粮到通州。宣德五年和六年的时候分别改革一次,运费由农民承担。成化七年再改革一次,免除了农民运粮。

而且为了维持漕运的持续,漕运征税严格。除了重灾区或者缺船运输时才可以适当打折,其他情况均不能见面。所以造成了当时的各级漕运官腐败,他们通过加征漕运税来进行敛财,有些地区甚至加增五倍之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贪官污吏

漕运的发展给城市的商业带来了机会

因为漕运的路程要经过非常多的省市,所以运粮船往往会带一些各地的土特产到其他地方进行沿途贩卖。这样的做法虽然有违皇家运粮的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只要官员不进行查究,漕运附近的一些小的民间组织就可以随船夹带一些商人。这样也给整个漕运线路上的所有城市带来了商业发展。

而且这种商业活动最早是漕运军队在偷偷进行。由于势力庞大,关系盘根错节后来连皇帝知道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管了。同时漕运沿途的各个城市的政治组织监管也通过漕运线路上的线报来进行。

到了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起初,漕运线路被皇宫中的各级太监掌握在了手里,这样宦官们则有了自己的巨额收入。才会造成后来的为祸全国的势力。不过,这样的商业活动其实也贴补了非常多的地方财政,同时也让各级官员和参与漕运的百姓得到了非常大的经济实惠。

宦官

而在各地的财政税收上通过漕运得到提升的同时,漕运也因为其附带的这些商业活动得到了重大好处,尤其是运河沿岸的各个地区的漕运组织。

就像如今沿海城市发展比较快的道理是一样的,拥有优良的通商和通航能力,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国内货物流通的成本则降低了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临近北京的交通枢纽天津。当时天津开阜之后,成为了各地商人将地产买到中央地区的集散地。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假如人们想要在漕运的线路上沿途贩卖货物,那么在哪里贩卖是最节省成本而且最不容易影响漕运时间的地方呢?那当然是整个漕运线路上最接近北京的中转站了。

因为如果一口气将货物运往天津,北京的购买力完全能够应付天津地区的货物价格。同时漕运官员们不用在沿途停船等待,可谓是一举两得。于是天津就成为当年乃至后来清代的商务货运码头。

而且天津临海,不仅可以将货物再运往辽东进行交易,更能出海将货物送到朝鲜和日本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畿辅通志》中记载道:"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可见天津在当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明朝时天津

明代漕运增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代从洪武年开始便设立了非常多的官员监管制度和强大的特务情报体系。当时曾经有过传说,大将军徐达在家中宴请宾客。

洪武帝朱元璋第二天便召见徐达进宫面圣,然后将那日徐达家中的宾客座位说的如同亲眼见到。而且席间哪位官员说了什么话,甚至都能复述出来。可见当时的特务情报机构是多么无孔不入。

而明代初期到中期,这些特务机构主要的任务不仅仅是监管各级官员,同时也访查各地的贪腐案件和军政情报搜集。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原本是为了保护京师的防务,1382年时又将亲军都尉府改为了“锦衣卫”。锦衣卫当时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掌握的情报,其中包括军事侦查、逮捕有叛反情节的官吏。同时还能为国家收集军事情报。

锦衣卫

而这些锦衣卫来往各地的情报和人员往往需要隐蔽的身份和快速的通路。明代漕运的发展便给了锦衣卫在各地进行情报收集的方便。曾经有传说,明初时的胡惟庸案的重要证据情报就是锦衣卫通过漕运线路上打听到的。

由于明代漕运的大力发展,各地军队的互相调动很多时候也需要漕运线路代为支持,明朝后期倭寇经常进犯我国沿海地区。为了支持如戚继光等将军的抗倭行动,漕运线路上秘密从各地调军粮和军器众多,甚至在漕运船上还运过红衣大炮若干,从而加固了明代海防。

而且漕运线路上培养出了众多水军,明代万历年间的露梁海战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当时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和拥兵自重的很多封建主产生了矛盾。

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丰臣秀吉就制订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的南洋扩张军事侵略计划。日本军队乘坐大小舰船700多艘来到朝鲜,两个多月就将朝鲜的重要城市占领。朝鲜向明朝求援,于是明朝将军李如松带领军队入朝抗日。

1598年11月,日军想从蔚山出逃,明军水师提督陈璘,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换率战舰五百余艘出战。

露梁海战

而战船为了进行隐蔽,水师将很多参与漕运的福船、楼船、沙船等船只征用。出兵1.3万人,而且利用漕运码头的宽阔水域运输大量火器,弗朗机、虎蹲炮等重型火器也能通过运输经验丰富的漕运军运抵战争前线。可见明代漕运给整个明朝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

而且,各个地区的很多政治报告以及灾情报告有些也会通过漕运线路来进行快速传递。这让明代中央政府可以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掌握全国的经济政治动向。加速了明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化。

而高度的中央集权化对全国的经济和商业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官方的商业贸易都需要这种集权化的制度来保证安全高效。这也是间接的影响了全国的商业环境。

与日军激战

明代漕运造就了现代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

很多现代非常富足的城市省份,其最初的发展离不开明代时期漕运的影响。

非常多的商业城市的最初建设来源于漕运线路给予的便利,例如苏杭地区,天津地区,两广地区,甚至是福建海南地区都因漕运的发展而初具雏形。这些城市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和国内外贸易当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明代漕运的发展也带给了现代沿河沿海城市的规划指明了一条道路。比如毗邻北京的天津市城市建设就是按照明代漕运规划的蓝本来进行合理改造和修建的。其中南运河、海河两岸的商业贸易发达,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城市移居人口。

天津蓟县地区的商业发展也离不开运河和漕运的支持,包括很多天津地名也都是当时曾经做过漕运粮中转站而命名的。总而言之明代漕运的发展对于无论是当时的明代还是如今的现代都意义深远,利大于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