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安徽省会是哪个城市(安徽省会为何在合肥)

更新时间:2024-09-02 08:32:33

长江流域的大多数省区市,省城与核心地区基本都是沿江分布,不是沿着长江的干流就是沿着长江的重要支流,不过中下游的安徽却是个例外,安徽的省城合肥处于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之处,当年为了让合肥更名正言顺成为长江流域的城市融入长三角大圈子,巢湖市被一分为三,作为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完全纳入了合肥的管辖,这时候的合肥才有了长江流域城市的模样。

通常来讲,内陆地区沿江沿河的城市,因为凭借便利的水运条件,更容易发展经济,这也是长江流域的大城市,大多都分布在长江干流与大型支流旁边的原因,而这样的城市,也自然更容易成为地区经济重心,合肥说起来,不算是个内河航运便利的城市,可为何合肥能够成为安徽的省城,而沿江地区的安庆与芜湖,却落榜了呢。

合肥天鹅湖

同省分家,江苏与安徽同时诞生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定都在金陵应天府,当时朱元璋将应天府周围的十四个府都纳入了直接管辖的范围,称作“直隶”,其大致的范围,也就是如今的江苏、安徽、上海与江西的婺源县这些地方,明成祖北迁之后,在北京周围也设置了直隶,因此将原本应天府周围的直隶地区称作是南直隶。

虽然南直隶的面积不大,但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是当时明王朝的核心区域,这里贡献着朝廷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大半的朝臣都出身这里,无论哪一方面的实力,都堪称是明朝的心脏地带,当时其他省都设置三司管理,而南直隶的事情,都是由南京六部管着的。

清初的江南省

清朝入关后,攻破南京城,废南京留都地位,将其改成江宁府,而南直隶地区也被改成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后改成江南省,对于这个地方,清朝是极其忌惮的,毕竟这个地方文化鼎盛经济发达,明朝的遗族非常多,一旦生变,肯定就会成为清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在顺治十八年,清朝将江南省一分为二,由左右两个布政使司管辖。

康熙六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江南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布政使司,江苏与安徽由此正式诞生,分别置省,江苏,取自江宁府与苏州府的首字,而安徽,取自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

苏州的江苏巡抚衙门

对于江南省分治,为何是纵向化开而不是沿江横向化开,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江南省虽然非常富有发达,但实际上重心就在于江南地区,不管是安徽南部还是江苏的南部都要不江北地带发达,要是沿江划开,那么江南地区仍旧非常强大,这就起不到弱化的作用,所以纵向划分,如此一来就比较均匀,可以极大削弱其实力。

但有意思的是,江苏与安徽建立初期,二者的省会都不太规矩,当时一个省内,主要设置有四个大员:巡抚、按察使、布政使跟学政,按理来讲,这四位都应该待在省城,但是,安徽的巡抚与按察使虽然在省城安庆,可布政使依旧在江宁,而学政干脆就由江苏代管。

江苏自己也是比较奇怪,省城江宁府待着安徽的布政使,而江苏自己的布政使不在江宁,而是在苏州府,至于江宁,当时还有个江宁布政使,并且,江苏巡抚也不在江宁待着,而是常驻于苏州府办公,江宁则驻守着两江总督,管辖着当时的江苏、安徽与江西。

江南省分治初期,也是非常奇怪

从安庆到合肥,不断更换的安徽省会

在安徽建立初期,确定的省会就是安庆府,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与水运经济枢纽城市,安庆枕山临江,易守难攻,在军事方面的战略优势极其明显,在安徽,北方地区基本都是平原,若是发生兵乱,根本就没有据守抵挡的屏障,而且皖北的经济欠发达,水患还非常多,皖南地区尽管比较富有,但人口稀少山区遍布,交通有很大的问题。

实际上,当时的安庆也并非是个好选择,但对于清朝的安徽来说,也的确是没得选了,安庆已经是能选择的城市当中最好的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安庆也撑不住了。

乾隆年间,朝廷就考虑过更换安徽的省会,当时备选的还有当涂、合肥与歙县。

李鸿章出身合肥,故乡位于瑶海区的磨店乡

那时的当涂被称作太平府,在雍正年间安徽学政迁回来之后,就成为安徽学政的驻地,这里经济繁荣水运发达,但是在靠近南京,自主性不强;

作为徽州中心的歙县,凭借着大量出身这里的徽商与大儒,地位声望非常高,但当地群山环绕,交通是个大麻烦;

而庐州府的合肥县是当时的农业重镇之一,只可惜合肥周围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而且城市规模很小。

想来想去,乾隆帝还是没有将安徽的省城从安庆搬走,这样的状况,也就一直拖延到了晚清的时候,太平天国时期,作为南京在长江上游门户的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安徽巡抚衙门临时迁往庐州府的合肥县,这也是合肥第一次成为安徽的省城,但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巡抚衙门重新迁回安庆。

但是,近代的安庆,作为安徽省城的地位实际上也是摇摇欲坠难以支撑,尤其是安徽其他城市纷纷崛起,更进一步冲击了安庆的影响力。

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兵工厂

本来,安庆北部的绵延的大别山区,向南靠着长江,这样的环境军事上优势明显,但可惜也造成了安庆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往来困难,江苏的南京的确位置偏僻,可人家周围基本都是平原而且水网密集,而安庆除了跟沿江几个小弟之间往来频繁,与皖北还有皖南山区之间几乎没啥交流,对于省内的掌控能力很弱。

从晚清到北洋时代,近代安徽的芜湖、蚌埠、合肥等诸多城市纷纷兴起,商业与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形成巨大对比的,是安庆的落寞,不过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安庆作为安徽省城名义上的时间,还是维持到了抗战时期。

但是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安庆很快陷落,那时候的安徽政府迁到了大别山区的金寨,主席李品仙拍板,决定抗战结束后,直接将安徽的省城迁走,而目标就是合肥。

时任安徽主席的李品仙

其实,当年太平天国时代,短暂成为安徽省城的合肥虽然面积小,但是因为李鸿章与淮军的强大影响力,让这个地方名声大噪,且抗战时期,芜湖、安庆等被日寇破坏得非常严重,规模虽然小,但保留比较完好的合肥,优势反而突显,最重要的是,合肥位于安徽的地理几何中心,不管是到省内哪个地方都还算比较方便,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

安庆,虽然安徽的“安”就来自于此,但可惜安庆的没落难以挽救,不仅交通上存在致命的各种问题,而且主城位于江北的安庆港,常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港口连年淤积,古代航运规模不大的时候也无所谓,但近现代以后,这成了个几乎无法解决的发展障碍。

抗战胜利之后,安徽的省城正式确定在了合肥,安庆从此变成了“老省城”。

民国时期的安庆

为何是合肥,而不是芜湖

安徽算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能叫得响的城市也很少,芜湖算是其中之一,作为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可谓是皖江发展的重镇,当年孙中山先生就评价芜湖是“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长江在中下游的最大支流青弋江在这里与干流汇聚,使得芜湖的交通运输便捷,而且物产丰富经济昌盛。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署之后,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开埠之后,芜湖的对外贸易规模急速上升,到了1934年,芜湖是当时国内内河港口城市中,贸易额第五的城市,也是那时候安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城市,不管是安庆、合肥还是蚌埠,都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芜湖的地理位置

然而,抗战期间,芜湖受到了日寇的大肆破坏,工农业与商业几乎被摧毁殆尽,相较于当时还算完整的合肥,芜湖的缺损实在是太大了,抗战胜利初期,自然是将省会挪到了合肥,而并不是芜湖。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被分成了皖北与皖南两个行署,当时合肥是皖北行署的中心,而皖南行署的中心就是芜湖,解放后,安徽重新建省,但那时出于局势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身居腹心的合肥比较安全,而位于江南,偏于皖之东南的芜湖,有点危险。

1958年,毛主席正式敲定了合肥作为安徽省城的地位: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至此之后,合肥作为安徽省会的地位就再无动摇,而今的合肥已成为了安徽最大城市,当年的安庆衰落十分显著,至于皖江城市带领头羊的芜湖,虽然作为安徽第二大城、第一大港,在很多方面都发展得非常好。

只是皖江的马芜铜距离江苏的南京太近,南京凭借着其巨大影响力,虹吸了大量安徽的资源,还谋求与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城市一体化,因此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在打趣儿,安徽的省会不是合肥,而是南京,南京则被戏称为“徽京”。

而今的合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了安徽的首城,不管是在什么方面,都在省内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而现在合肥的位置已经十分稳固,不仅发展强势,大家也已习惯合肥作为省城的现实,如果将省城搬回安庆或者说搬去芜湖,那都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安庆港吞吐量位居皖江各城之末

先有合肥再有庐州,庐州比合肥年轻得多

现在很多人喜欢附庸风雅,觉得古代城市的名字都比现代的好听,完全不考虑历史上到底发生过些什么,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一昧将现代城市的名称改古,觉得这样非常文艺,比如说,有人“合肥”这个名字没有古称“庐州”好听。

的确,合肥或许真的没有庐州好听,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合肥要比庐州的称呼更加古老,而且庐州出现之后,合肥这个名字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秦朝时,在淝水交汇之处设立“合淝邑”,那时就已出现了合淝,只不过用的是三点水的“淝”,而到了西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置合肥县,去掉了三点水,这时候合肥就已正式诞生,东汉时期还有合肥侯国,此后“合肥”一直存在。

至于“庐州”,则是在隋文帝开皇年间才出现,而庐州设立之后,合肥也没有消失,因为庐州跟合肥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区划,庐州的州府所在地,就是合肥县,之后庐州与合肥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如此,近现代庐州消失之后,合肥作为县名保留了下来,换言之,合肥才是真正的古称,而并非庐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