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然后下水寻找掉入水中的剑。显然,剑一旦掉入水中,就不会再移动,而船则继续前行。所以,在船的移动过程中去找剑是找不到的,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舟:船。求:寻找;寻求。这个成语比喻那些处理问题仍然依赖旧有的方法或观点,不顾情况的变化。警示我们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仍然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就像刻舟求剑一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愿适应变化的机构或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新和适应,就可能被淘汰。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是《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位楚国的人过江时,他的剑从船上掉入了水中。他立即在船舷上做了个记号,并告诉周围的人:“这是我的剑落下的地方。”船靠岸后,他从做记号的地方入水寻找剑,却没想到船在水中已经移动了位置,他的剑不会因为他在船上做的记号而停留。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拘泥于成规,不知变通,否则就像这位楚国人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一样,行为显得十分迷惑和可笑。
《战国策·楚策一》中也有提到这个故事,用来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变通。此外,《淮南子·说林训》中也引用了这个故事,用来强调人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死守过去的经验。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里就用到了刻舟求剑的哲理,批评那些不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段话蕴含的意思与刻舟求剑的寓言含义相吻合,都是告诫人们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不可固执己见,必须懂得根据事物的变化灵活应对。
例句: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而应该灵活应对,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刻舟求剑,就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他在工作中总是墨守成规、刻舟求剑,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导致效率低下。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缘木求鱼等,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那些不知变通,固执己见的人。而刻舟求剑的反义词则有见机行事,它们是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随机应变的人。